在学校的时候,学习效率挺高,可一回到家,效率就大打折扣。而且,在家待得时间越长,就越容易懒散,效率也跟着一路下滑。
到了寒暑假这种长假,情况就更不乐观了。所以一到暑假,那些自律的同学,第一反应就是制定一份学习计划。不过,我们很多同学计划可以写得很漂亮,真执行起来却总是磕磕绊绊,很难按照原定节奏推进。自己学着学着就容易脱节,计划和实际慢慢就对不上了。
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?
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就是:我太不自律了,意志力不够强。但其实,真正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你能不能坚持,而可能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。
其中一个关键原因,就是空间的不连续性。
回想一下下面这个画面:
你在晚自习时连续写了40分钟作业,看起来整个过程很连贯,你自己也觉得挺专注。
但实际上,这种“专注”只是表面现象。在大脑内部,你早就悄悄走神了。一旦开始走神,大脑就像脱缰的野马,根本停不下来,除非有什么新的东西把你拉回来。
这个时候,教室里的老师或者同学,刚好成了那个“拉你一把”的存在。他们的一举一动——比如翻书声、写字声、老师走动的脚步声,都会像提醒信号一样,把你从神游状态拽回来。
等你回过神来一看,前桌还在认真刷题,老师也在批改作业,这些情景就像无声的提醒,让你重新集中注意力,继续投入到学习中。
现在我们把学习从教室搬到家里。
还是刚才那个状态:你坐在书桌前,准备写寒假作业,计划是连续学习40分钟,一开始你也挺投入的,像在学校一样,认真地写着题。
不一样的是,现在你是在家里。没有老师在旁边走动,也没有同学埋头做题的身影,更没有教室里那种“大家都在学”的氛围。你身边多了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,手机、电脑、小说等把你的注意力从写作业转移走。等你回过神来,发现已经过去很久了。
手机电脑这些东西比写作业有意思多了,大脑一旦尝到这种甜头,就很难再回到枯燥的学习状态里去。于是,你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,原定的学习节奏也彻底被打乱了。
那怎么办呢?
首先给自己造一个类似学校的学习节奏
可以先制定一份学习计划,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,尽量安排得清晰具体。
暑假计划里,不仅要列出任务,还要明确时间点——比如几点到几点写作业、几点背单词、几点复习哪一科。
而且记住一点:一定要加上检测环节。比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,合上书本自己复述一遍或者做几道题检验一下有没有掌握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,你可能一直在学,但其实根本没学进去,还浑然不觉,最后才发现走了大弯路。
然后可以用闹钟来提醒自己
设定好每个学习段的起止时间,像学校的上下课铃一样提醒你。到了时间就换任务,这样不仅能帮你保持节奏,还能在你走神的时候,被闹钟“拉回来”。
还可以找三五个同学一起学习,组成一个小团队
这种小型学习小组最好由同班同学组成,因为大家的任务和进度差不多,学起来更容易同步。人数控制在三到五人之间比较合适,人太少,氛围不够;人太多,容易分散注意力,也难管理。
当然,同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,比如把手机收起来,或者统一放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。书桌上可以放杯水,但别摆零食,不然很容易借着吃东西的机会走神、拖延。
虽然我们还是会偶尔走神,但在这样一个有氛围、有节奏的小集体里,走神的时间会比一个人在家学习时短很多,而且更容易自己“醒”过来,重新投入进去。
相关阅读
世界体操冠军吕吟代言隆成义记忆学 | 知道科学的复习方法,也就掌握了高效复习的秘诀! | 如何用PQRST学习法彻底掌握任何知识? |
孩子“皮痒”不做作业,5个绝招搞定它! | 大脑虽然天生爱偷懒,但是你可以克服它 | 天天都是背背背,怎么才能更有效记忆? |
班主任提醒:孩子这10类问题不解决,成绩永远上不去 | 隆成义记忆学如何重塑少儿成长之路 | 曼陀罗思考法,突破思维的瓶颈~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