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课程都会和一些家长聊天,很多家长都会诉苦说自己总是由于孩子磨蹭拖拉、学习成绩不好,玩手机等等,被孩子气到血压飙升,不由自主地吼孩子。
可每次吼完又特别后悔,心里一阵阵自责,觉得孩子那么小,自己干嘛对他那么凶。
但下一次,孩子还是那个样子,自己又忍不住“炸”了。
就这样,在“吼了后悔、后悔了再吼”的圈子里转来转去,怎么都出不来。
其实,这种感觉,很多父母都有共鸣。我们不是圣人,谁还没个情绪?尤其是当你已经讲了一堆道理、耐着性子哄了半天,孩子却依然不当回事的时候,真的会感到很无力、很烦躁。
但你要知道,吼孩子虽然能解一时之气,但从长远来看,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你会发现,很多时候孩子被吼完,只是低着头,一声不吭,眼神空空的。他不是听懂了道理,而是被吓住了。
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中,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没安全感,越来越敏感。一点点小事就容易往心里去,甚至慢慢变得自卑、胆小,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。
也有另一种情况:孩子学着大人学会了“发脾气”。他会觉得,遇到问题就可以靠吼、靠吵来解决,这反而助长了他的坏习惯。
当然,我不是说孩子就不能管教。该说还是要说,该教育还是要教育。但如果真到了要吼的地步,有些话是千万不能说出口的:
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
“我真不该生你!”
“你活着有什么意思?”
这些话杀伤力太大,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记,甚至影响他一辈子。
有时候,我们吼孩子,其实是因为心里积压了太多情绪。工作上的压力、生活的琐碎、对未来的焦虑……这些没有出口,最后都变成了对孩子的不满。
心理学里有个说法叫“踢猫效应”——一个人受了委屈,就会把情绪传给比自己弱的人,一层层传递下去,最后最无辜的那个,成了最终的承受者。
而我们的孩子,往往就是这个最弱、最不会反抗的人。
所以,当你发现自己快要“爆”的时候,不妨先停下来,换个环境冷静一下。哪怕只是走到另一个房间、喝口水、深呼吸几次,等情绪缓一缓,再回来好好说话。
如果你实在没忍住,已经吼了,也不要死撑着不说。放下架子,真诚地跟孩子道个歉,比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更重要。
相关阅读
世界体操冠军吕吟代言隆成义记忆学 | 知道科学的复习方法,也就掌握了高效复习的秘诀! | 如何用PQRST学习法彻底掌握任何知识? |
孩子“皮痒”不做作业,5个绝招搞定它! | 大脑虽然天生爱偷懒,但是你可以克服它 | 天天都是背背背,怎么才能更有效记忆? |
班主任提醒:孩子这10类问题不解决,成绩永远上不去 | 隆成义记忆学如何重塑少儿成长之路 | 曼陀罗思考法,突破思维的瓶颈~ |